前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文化传递,也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在玉林师范学院78年的办学实践中,一代代教职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教师节前夕,学校表彰了10位模范教师。他们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以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学生,自觉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期,学校将推出“模范教师”系列文章,带大家一一认识这10位可亲、可敬、可爱的老师们。今天,让我们走进马丽老师的故事。
马丽,博士,副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中国古筝学会会员,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2016年获“国家优秀留学生”人才称号、2022年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少数民族音乐理论骨干人才培养项目”、2023年被评为“玉林师范学院模范教师”。现兼任中国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玉林师范学院白俄罗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长期从事与民族民间相关的教研工作。
在工作中,马丽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秉持着“以润浸育、以研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奋战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力争做党和人民的好教师,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马丽的自律信条,也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长期以来,马丽用对工作的热情、对课程的热爱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大家的尊敬、信任。
马丽和她的团队秉持着“以润浸育、以研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积极参加教学创新大赛。为了以最好的状态参赛,他们备赛整整305天。她常说:“要让所有参与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建设、赛课、录课等环节的每一位团队成员、每一位学生从中有所启发,从中有所感悟。”过程之艰辛,不需多述,但对于她和所有参与者来说,其收获是满满的。
从校赛到省赛到国赛,集团队之合力,他们一直奔赴着
马丽和她的团队以音乐学科为导向,以桂东南民间文化研究为特色,时刻关注着学科前沿性的研究动态、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教学理念,将课程教学与本土化的民间艺术融合,通过“课创N+项目式”的联通,将“学·研·创·演”的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各个环节,他们用艺术的方式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在彰显各民族音乐魅力的同时,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年度,我校将马丽团队精心打造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推上了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赛场。从校赛到省赛到国赛,他们以教学团队之合力,最终斩获了“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新文科副高组三等奖的佳绩。
挖掘本土文化之精华,创时代之佳作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马丽和她的团队创建了工作坊。他们以桂东南地区农耕器具为原料,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乐器;他们利用地方小调的元素进行创作(以原创作品的创作为例),作品多渠道展演,他们参加了“红铜鼓”比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音乐舞蹈大赛、自治区群众汇演……经过努力,团队获得了大量的省部级奖项,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本土文化的社会面传播。
该团队的作品《沙田柚子满船头》结合本土文化加入了新元素,改编为新民歌的形式,参加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的广西新民歌大会,获得了极好的反馈。
借助国际资源,开展美育的国际化研发
马丽和她的团队利用现有的资源,用音乐与他国文化使者对话。他们将外教邀请到课堂、会议室和采风活动中,实现民族音乐国际化教学的尝试,利用《民间音乐》的课堂开展国际化交流活动。创新,他们一直在路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赛促教、促研、促学”之路还很艰辛,马丽将与她的团队并肩作战,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