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人事处欢迎您!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首页 . 教师工作

教师工作

您的位置:首页->教师工作

【每月一师】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宋永忠个人事迹

时间:2022-06-16 作者:朱俊华 来源:教师工作 点击:3739

视界决定世界,视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为了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宋永忠老师甘当人梯,将他的“视界里的世界”毫无保留地交给了学生,以助他们成为展翅翱翔的雄鹰。

——题记


在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宋永忠老师有着很好的口碑。据了解,甚至有的学生竟然是慕其名而报考玉林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

宋永忠毕业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学校科研处副处长。二十一载从教路,十五年的高教情,宋永忠对待工作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对党的教育事业“永”远“忠”诚。他虽一肩多挑、业务繁重,但对待教学始终以饱满的激情,与学生亦师亦友,用知识力、感染力和人格魅力等浸润学生,深得广大师生的好评和褒奖,先后获得校级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于2018年入选了“广西高等学校首批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一张张荣誉证书,正是他辛勤工作、忘我工作、创新工作的完美见证,也是十余年孜孜不倦的缩影。

一、给教学注入“思想之魂”

2007年7月入职我校时,宋永忠虽有几年中学工作的经历,但他深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他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开始思考人才培养问题。他始终认为“没有研究、没有反思、教书匠式的教学是缺乏灵魂的”。

实践出真知。为了探索一条符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宋永忠结合个人爱好和专长,很快便有了第一篇教研成果《“为学”之新陈代谢:“从、比、北、化”四步曲》(2008年),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该文从文字学的角度,巧妙地将甲骨文字型均由人字组成的“从、比、北、化”四个汉字进行生动解读,指出它们不但形象地表征了“人”自身不断向前发展和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还演绎了为学在“从、比、北、化”四个阶段中实现由“无我→有我→化我”的演变的过程。

2009年4月,宋永忠又撰写了《走出“常师”视界——兼论“师道”》一文,深刻地剖析了“碎片化”学科专业壁垒,呼吁和指导学生要“学无常师”“跳出专业牢笼”“多读无用之书”,这与当前教育部所倡导的发展“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不谋而合,不得不说是极具先见之明的。

2013年宋永忠又公开发表《论“士”的精神与大学生人格修养》,指导学生要将中国古代“士”的精神内核——“好学乐道、律已修身的‘内圣诉求’,天下已任、民胞物与的‘外王理想’,当仁不让、浩然正气的‘主体意识’,和用行舍藏、中庸乐和的‘处世态度’等”,内化为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养。

2014年,宋永忠撰文《当代大学生审美取向与高校和谐课堂构建》,对高校课堂师生冲突频发现象进行了深入反思,并从大学生审美取向多元化的角度,提出了从“心理、生理、精神”满足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多层次的审美需求,并将这一理论经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受益匪浅。

宋永忠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宗旨,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地加强教学研究与实践。也许,正是这种教研结合、别出新裁教育理念与实践,为学生打通了科学求知的“任督二脉”,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喜爱。

二、广开教学的“艺术之门”

孔子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需要依托美的教学技艺。就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所说“因为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宋永忠一直坚持将自己的美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将课程教学赋予“美”的内涵和“美”的形式或表现手法,以激活或唤醒沉睡的心灵,促进学生加强自我认知、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且不断鼓励学生与自己相约未来更美的遇见。

他认为,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循循善诱之下的一种“双向奔赴”。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着力强化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新、美、活”相结合。如在授课内容上,主要从“新”字上下功夫,兼顾系统性和创新性,打破教材的整缚,将教材知识与学术前沿、历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发现历史学科的魅力。在教学形式上,主要从“美”字上下功夫,在板书、课件制作、语言表达及仪表等方面,创造视觉、听觉上“美”的刺激。

宋永忠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曾连续两次获得全校板书大赛的特等奖,看他板书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他还注重个性化、图文并茂的课件,注重将“大历史”与身边的“小历史”相结合,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历史未死,古史不古”的精髓。再是教学方法上从“活”字上下做文章,在他的课堂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说有唱、专题讨论、学生分享、学生问老师答等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式思维。

十五年的高校教学,宋永忠始终坚持立足学生本位、加强理论创新和积极探索实践相结合。通过长期的师生互动,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上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理论阐述,又有案例分析。讲授语言,感情丰富且饱满、富有感染力。“小宋老师”“忠哥”“宋哥”等这串串充满爱的称呼,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他的赞许和认可。

三、带领学生走进“学术世界”

宋永忠虽然是湖南人,但说起玉林的历史文化则如数家珍。他说了解玉林比了解家乡要多得多,现在已经是“故乡变他乡,他乡变故乡”了。的确,十五年来,他始终坚持以科研服务教学、以科研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等为宗旨,围绕清代科举宾兴文化、桂东南文化教育及民族民俗文化等专题开展研究工作深入基层调研,与地方政府开展了多方位合作。先后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2项,主持完成省级项目2项、厅局级课题3项,主持在研厅局级课2项,主要参与完成横向课题近20项,共出版独著2部、合著9部,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校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综合改革征文比赛一等奖1项等。

宋永忠认为做学问就如同做人,坚持“科研育人”的原则,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锐意创新的学术思维,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带领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从2008年开始,他指导“史风学社”“文天祥文化研究会大学生创新基地”等开展工作,后来又指导学生开展国家级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指导大学生发表论文5篇,指导大学生获校级竞赛银奖、铜奖3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奖2项等。同时,他坚持将自已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与学生分享,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研究的魅力。目前,经过他指导的学生有的考上了研究生,走上了学术之路,有的带着做学术研究的那一份严谨学风,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有一位学生(2008届黎敏兰)曾多次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五四青年奖章”“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其身正,不令而行”,宋永忠以身垂范,上课幽默风趣,知识渊博,从历史学讲到经济学、美学、文学等,带领学生翱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他认为“视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教育之发展,文化之繁荣,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顶峰,需要教师有更宽阔的视野,有一种更高的姿态和态度。学习永远在路上,‘为师’也罢,‘为学’也罢,走出‘常师’之视界需要的是一种态度,培养的是一种高度。”


Baidu
map